close


(別說我對男性觀眾不好,本篇送上正妹一枚先)


一早七點多師傅起床潄洗的聲音吵醒了我,昨天的頭痛和無食欲消失無蹤,今天的精神好極了。我把大包又重新整理過(我好像每天早上幾乎都在做這件事…),背著大小包到樓下退了房、上了車,把二兩的餛飩還是餃子給一吞下肚。師傅說從八美到丹巴的路就好多了,至少沒有會顛到令人反胃的土路,這讓我鬆了一口氣。或許是昨晚充份休息,精神比較好的關係,一路上三個人說說笑笑。我們到了一處可能是地震後留下的走山處,遠看如同神佛在此處留下了一個掌印。趙師傅說說過了這個山谷後在路邊有一處天然溫泉,問我們要不要去。說到溫泉,我是這次到川西旅行才知道原來川西是屬於溫泉帶,許多地區都有溫泉,像是寰岛·鱼凫国都温泉、崇州文锦江温泉、雅安周公山温泉、什邡欢乐谷温泉、理县古尔沟温泉、西部大峡谷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大邑花水湾温泉、峨边黑竹沟温泉、海螺沟温泉、安县罗浮山温泉等處,各位日後有機會來四川旅行時,倒是可以去泡泡看。

八美到丹巴路旁的露天溫泉
車行到一處溪邊,師傅說溫泉就在這兒。我一看,在哪裡啊,四處不見有溫泉的建物,只見溪上有用幾根木頭搭成的臨時便橋,路邊處豎著一根樹枝,上面歪斜的紙板寫著「天然溫泉」四字。原來是要過橋才能享受到啊。那個便橋不寬,我若是橫著走,登山鞋的長度就快跟橋寬一樣(這該是說我腳大還是橋窄…?),而且「橋」面不太穩,看著腳下的流水,怕萬一滑倒掉進水裡就囧了。過了橋往右拐,不多遠即有兩大池人工挖掘出的水泥溫泉池,約莫是一公尺深吧(我沒下去,不清楚實際深度),泉源是從草叢裡冒出的汨汨細流,可用石頭控制出水量的大小。我、林大哥率先把鞋子脫掉開始泡起足浴,師傅則是先在溪裡把毛巾(還是抺布?不確定)給洗乾淨再過來泡腳。此時天色已全亮,山風吹來略帶寒意,雙腳卻浸在暖呼呼的溫泉中,這該說是冰火五重天嗎?(笑)林大哥在一旁認真發著短信給昨天認識的小潘,我忘了詳細內容是什麼,不過大約也是溫泉很舒服一類的字句。我們坐在溫泉池邊,仰望對面高聳的山崖,抬頭看著襯著藍天的朵朵白雲,耳旁聽著潺潺流水,偶爾有車經過停下來看我們,我們還揮手大叫「別看了,一起來泡吧」,但他們只是揮揮手,油門一踩就走了,不懂得享受這一份幸福。趙師傅說這裡的溫泉如果沒有遇見來收錢的藏民,就可免費享受,若是有人來收錢,則是一個人兩塊錢。正當我們覺得運氣好沒人來收錢時,突然看到公路旁有一群藏民下了公路、越過了橋,向著溫泉池走來,我們想說他們要來收錢,結果他們一群男男女女,到池邊後就男女各分一池,開始寬衣解帶也同我們一起享受著這大自然的恩惠(他們比較大膽啦,男的脫到剩內褲,女的…我沒看到脫到剩什麼…羞)。臨走前我舉起相機要拍下池子的模樣,卻聽見另一池的藏民婦女們大喊「別拍別拍」。


我們沿著牦牛河至八美的這80公里路,稱為東谷天然盆景。牦牛河在丹巴五條主要水系中是最小的一條,但也是最壯觀美麗的一條,發源於雅拉神山,自峽谷中奔騰而下在丹巴匯入大渡河。河岸兩邊多為峽谷地貌,僅在支溝匯流處出現平壩草地,在陡峭高聳的河谷中,針闊葉混交林中既有花梨木、楓等珍稀樹木,品種繁多。據稱1985年胡耀邦視察康巴藏區,經過此地見到如此美景,不由脫口而出【天然 盆景】,自此原名東谷溝的髦牛河就有了這個更響亮的名字─天然盆景。繼續前行後不多久,來到一處稱為紅石灘的地方,紅石灘是一種紅色的藻類植物(地衣的複合體)依附在岩石表面而形成,在濕度、溫度、氣候適宜的情況下,這種植物就會在岩石的表面自然生長,大概四五年後就會死亡,然後再生。而紅石灘主要集中在小南門關溝和冰川尾部紅亂石窖附近,在我們所走的東谷河谷中也有一處。放眼所見石頭上盡是一片難以形容的紅,跟一般石頭的灰黑色相較,就會覺得這片紅真是符合藏區四處皆是紅的特色。此時突然有另外一部車停在我們前方,下來幾個遊客,其中一個穿著八路軍裝(這是師傅告訴我的,如果不是請指正)。我很好奇他身著那套衣服的原因是什麼,今天是cosplay日嗎?(笑)

途中,師傅說他的車避震器好像有問題,得開去車廠修。我和林大哥下了車,師傅不知道把車開到車廠的那一處去修了,我們兩個只好隨處逛逛。我問了車廠的人衛生間在那裡,就在小便完後,忘記放在車上、掛在脖子上跟著我下車的充氣枕頭突然掉到地上(大囧,呃…沒錯,就是那種可怕的廁所)…我趕緊問了車廠的人那裡有水可以洗,在用熱水洗淨後又塗了厚厚一層乾洗手(酒精)消毒,Orz,這個枕頭我還要用很多天…

十二點多終於到達丹巴,我們今晚住的是登巴客棧的丹巴分店(話說登巴客棧在甘孜州共有五家分店,我除了海螺溝的那家沒住到之外,其他四家都住到了,這樣有多送一次嗎?:D)。登上二樓、登記完林大哥的資料後,我要了一個床位,管理人庸中(還是庸忠?不確定,只知道這麼發音)是一個藏族的大美女(別說沒圖沒真相,我忘記拍照了),人超好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她,也可以請她幫忙買車票。由於已經是十一黃金週過後,房間床位並不緊張,我今晚是一個人獨佔兩床的房間,歐耶!!!!休息一下吃過午飯後,我們跟師傅問中路、甲居跟梭坡的相關位置,由於時間還早,我們決定要先去最遠的中路。


從丹巴縣城到中路約二十分鐘的車程,在進村處就有賣票的大娘會攔路,一個人頭二十,能不能逃票不知(或許躲在麵包車後面用布蓋著會成功)。沿著彎蜒的小路上山,下面是小金川河谷,向對面的山上望去,可以見到錯落的藏寨及碉樓。我是從小就生活在都市裡,享受慣了都市的便利性,所以到了這裡,我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要去那裡買菜、要去那裡上學,就醫的時候又該怎麼辦」,或許是我想太多了吧。車行到盡頭處,師傅帶我們下車逛逛,到一戶人家門口,大門緊閉,趙師傅說他之前有帶客人拜訪過這家,可以進去參觀。二話不說,我們推門而入。這戶有著三層樓的主房舍,旁邊另有一棟應為廚房的地方(沒進去看,不太確定)。一樓房間門口處掛著成串的玉米,門楣上彩繪著花卉等圖案。門口坐著有其他客人在喝茶…客人?!經打聽後才得知這裡有經營民宿和用餐,在二樓的另一個房間還有屋主收藏品(這裡的營業項目好複雜啊)。一個大美人招呼著我們喝茶,還抓了一把的核桃給我,說是這裡野生的,見我不會開殼,還很厲害地用牙齒咬開核桃殼兒給我(當時我遲疑了一下,不知要不要接過來…)。另一桌的客人裡,有一個小美人要試穿嘉絨藏族的傳統服裝,我們一群人就在旁看著她寬衣解帶…啊,不是啦,是試穿衣服(也就是本文開頭大放送的那個小美人)。一問之下得知這個小姑娘是西安人,跟朋友來這裡旅行,還是個舞蹈科系的學生(難怪身材這麼好)。等她換好後,他們那一群裡的一個大叔,跟我們這一群裡的林大哥,兩隻老色…咳,兩位拿起相機拼命按下快門,感覺深怕記憶卡不夠拍、連拍速度不夠快一樣。啥,你說我還不是一樣,不一樣不一樣,我忘記調到連拍模式了,而且我的鏡頭不夠遠,拍不到她臉上的表情。


拍完後,我詢問可否上樓,大美人說可以,樓上還有一些文物可以看。在二樓的房間裡展出有百年歷史的衣衫、狐狸皮、碉樓模型、刀具、酒器、石器、銅器、石碑等文物,還有一個不用釘子,完全使用卡榫安裝起來的糧倉。再往上到三樓則是曬玉米的地方。這玉米可不是給人吃的,而是過冬給牲畜吃的。還可以爬由單根木頭刨出的階梯到更高的頂樓,還好夏天時我在蘭嶼有爬過,不然一定會手忙腳亂。站在頂樓,四處望去,在山坡上、陌野間,是一棟棟的藏民居,或是一座座的碉樓。傳說碉樓是為了戰爭而興建,而且據主人說碉樓還有公母之分。在中路這裡常看見的是四角碉樓,在梭坡則還能見到八角碉樓(另有十三角碉樓,已毀圯)。


離開了這家民宿後,我們續往另一棟碉樓。碉樓主人大爺正從自家門口走出,身後跟著分別為五歲、三歲的孫子孫女。我們向大爺問了聲好,爺說這裡是他家的碉樓,歡迎我們上去看,一個人收五塊錢就好。這碉樓從底部開始爬時還有樓梯,愈往上就開始變成粗一點的單根木頭梯,到頂的時候只有一根細的木頭梯,而且上去的洞口又窄,土灰又多,一上一下會弄得身上都是,不過這不是重點。據大爺說這座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我腳站在真實的歷史文物上,看著四下的風景,想像清朝時乾隆率軍攻打大小金川,藏族人民在碉樓上搭弓射箭或放槍的畫面(突然覺得很high)。笨手笨腳地下了樓,大爺招呼我們洗手吃蘋果核桃,他則是在一旁曬著從山上摘來的口磨。兩個小朋友好奇地躲在門片後看著我們,不時高聲笑著在院子裡跑來跑去,我想拍下他們臉上的笑容,兩個小鬼又是一陣嘻笑。未了,我們要離開了,跟兩個小朋友揮手說再見,兩小不斷向我揮手,此時我突然想到家裡的那兩隻,小孩子臉上的笑容,永遠都是最純真無邪的。


接著我們離開中路,前往甲居。往甲居的路也是在懸崖邊一路盤旋上山,有恐高症的人就別坐在車窗邊了(啥,車小都會看到喔,那…把眼睛摀起來吧)。在門口處買了門票,一個人三十,車旁出現好幾個姑娘,說請個導遊吧,可以為我們解說,讓我們更明白一些。我跟林大哥商量了一下,同意花三十塊錢請個大姐當我們的解說員(殊不知這是當天讓我最生氣的事情)。由於內急,我問了解說員那裡有衛生間,她指了一旁的「茅廁」,林大哥先進去,出來後說我一定不敢進去,好的,我在門口深呼吸了很久,鼓足了勇氣,推開門,果然是那種板條式的…我一直抬頭看上面,omg,這一分鐘過的還真久…甲居共有三個觀景台,解說員先叫師傅載我們到最上面的第三觀景台,下車後才說大概解說個幾句了,她的手機就開始響,然後在一旁嘰咕了很久,講完電話後,就站在一旁,我看她沒有要解說,便自己問她底下是哪條河、這裡有多少戶、有多少人口、這裡的經濟活動是哪些、藏民居有那些特色,TMD,我花錢還要我「主動」問問題?不是應該她「主動」解說的嗎?而且下到第二跟第三觀景台時也沒有解說什麼,這讓我更火大,不是說我捨不得這15塊錢的解說費,但是你要讓我覺得錢花的有值得、有收穫。說真的,我覺得她們是靠著「當地人」的身分在騙錢,如果遊客沒有先做功課,又請到這種很兩光的解說員,真的會氣死。而這也就是我會在每篇遊記裡加上如此多其他資訊的原因,至少讓以後要去這裡旅行的人可以先收集一些資訊,少花一點怨枉錢。另外本段落上放的照片,不是一般遊記裡常見到的甲居招牌藏居聚落的照片,這張的重點是在甲居對面的山上還有一個十來戶的小村子,沒有可行車的公路上去,只能從底下的河谷走四個多小時的山路上山。(甲居相關資料請看文末,照片請看flickr)

我們看還有一點天光,便跟趙師傅說再去一下梭坡。不過去梭坡時天色已暗,拍出來的效果不好。在觀景台看到好大一部toyota 4500cc的四輪驅動越野車,看車牌是浙江來的,他們說這部車最少要百萬人民幣,呼,真是有錢人。天黑,回到客棧,居然見到前一天原本要跟我們拼車的那個大哥,他似乎跟登巴客棧的人都很熟,還會幫忙招呼客人、登記住房等工作。那晚我留在客棧裡跟這個大哥、庸中、趙師傅一起吃晚飯。由於我們中午一到客棧時便放消息問有無客人要隔天一同去黨嶺,因此傍晚時便有兩三組散客來問時間和行程,終於選定兩個小姑娘跟我們同行。獨自出去吃晚飯的林大哥回來跟我們聊天講到這件事,這時候反而趙師傅不高興了,嘀咕著說要找人拼車好歹也要先跟他說一下。我搞不大清楚先包車後拼人,到底是要加錢,還是按照原先談好的價錢。在一陣安撫後(嘆氣,我還得做這種事),趙師傅也不再說些什麼。飯後我們泡茶聊天,由於天氣好又不冷(丹巴是真的不冷,比康定好多了),我們決定換到頂樓去聊天。聊著聊著,聽到樓梯有人上來,講話的聲音還是台灣人,我跟他們打個了招呼,用台語問他們是那裡來的,他們是一對高雄來的夫妻,想在中國開客棧,已經走遍很多地方在找點,順便考察各地的客棧情況。他們見我是一個人出來旅行,也覺得很佩服,並說到他們一整天在甲居村子裡玩很久、採蘋果梨子、進藏居喝茶的事,這讓我對自己沒下車去進村一事更生氣。由於他們是從亞丁的方向到丹巴,我順便也問了一下亞丁的情況。這夜就在吃吃喝喝中度過…

另,這天下午手機開始提醒沒電了,我翻找大包才發現手機充電器失踨。後經驢友Laura的提醒,才知道它掉在驢友記裡…

其他資訊:
丹巴县地理位置:
位于甘孜州东部。北纬30°29′~31°29′,东经101°17′~102°12′。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东南和南部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面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东西最宽86﹒9公里,南北最长105﹒7公里,面积 4721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800米。2000年全县总人口约7万人,主要为藏族,另有汉族、回族、及少量彝、苗、满等民族。秦、汉为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置东、西喜良州,隶雅州,后被吐蕃所据。宋仍置东西嘉良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置革什扎安抚司和巴底安抚司。康熙四十一年(1702)置巴旺安抚司。乾隆三十九年(1774),巴旺、巴底安抚司升为宣慰使司。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章谷屯,隶懋功(今小金县)屯美诺直隶厅。民国2年(1913)康定辖属的鲁密章谷24寨连同丹东、巴旺、巴底置丹巴县。1935年红军长征过境,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又名格勒得沙)政府和大桑区、巴旺、巴底、丹东、城内、连耳、聂呷、半扇门乡苏维埃政府。民国库 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辖4区、15乡、 1镇。县治章谷镇,距州府康定137公里,距省府成都368公里。置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县境属岷山、邛崃山高山区,是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地势西南高,东南低,海子山海拔5820米,为全县最高点;东南方大渡河海拔1700米,为全县最低点。境内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大金川由北向南,先后纳入革什扎河、东谷河,在县城汇合而折向东流,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东南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一月均温4.4 ,最热月(8月)均温22.4 ,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锡、铂、铍及白云母、大理石、水晶石、绿柱石等,尤以白云母储量大、晶位高,最负盛名。全县林地覆盖面积为358.5万亩,木材蓄积量1536.5万立方米,最高年采伐量达12.28万立方米。盛产动植物药材,主要有鹿茸、鹿香、熊掌、豹骨架及虫草、贝母、天麻、羌活、大黄、当归、党参、丹皮。丹巴鹦鹉绿羽红嘴,口齿伶俐,善摹人语,名扬国内外。丹巴金冠、红冠苹果被评为全国名产。丹巴石榴、雪梨质量优良,清朝曾列为贡品,现远销州内外。全县有耕地面积80394亩,主要分布在河谷和半高山地带,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81亩,1990年农业总产值为1683万元,粮食总产量为19463吨,人平有粮600余公斤,以玉米、小麦为主。有天然草场228.34万亩,牛、马、羊、猪等14.58万头(只)。工业有电力、云母开采与加工、采伐、建材、砖瓦、农机修理等,总产值1229万元。已建成电站28座、装机容量5270千瓦。

八(八美)丹(丹巴)、刷(刷经寺)丹(丹巴)、瓦(瓦斯沟)丹(丹巴)、小(小金)丹(丹巴)4条公路交汇在县城,乡乡通公路。其它景点推荐:甲居,典型的藏寨,已经旅游开发,门票30元/人,从山顶到山脚共有三个寨子,可去开发的居民接待示范户参观,并可在藏民家用餐,苹果、梨、核桃等特产随意品尝,喝一口酥油茶,看一眼窗外美景哈。中路,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有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还有一个喇嘛寺萨拉科寺,桑丹老师家都值得一看。中路乡还是一个美丽的乡村,有比甲居更古朴的民居,以及多样的石碉,从这里还能远望墨尔多神山。梭坡,已经旅游开发,门票20元/人,丹巴被称为“千碉古国”,而梭坡是丹巴地区古碉最集中的地方,从梭坡对岸的公路上望碉楼非常壮观,当然你也可以走近石碉,但是只有一座碉楼可以进去参观,那就是格鲁翁都家的碉楼。莫斯卡草原,尚未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那里的旱獭等野生动物对人并不惧怕。周边景点推荐,四姑娘山、卓克基土司官寨、道孚民居、东谷天然盆景、塔公草原、新都桥秋色和米亚罗红叶等景点在半天内均可到达。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称誉,全县都有碉楼分布,且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蔚为壮观。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84座)、中路乡(21座)和蒲角顶古碉群(29座)境内的碉楼群最具特点。梭坡古碉楼门票:15元。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丹巴境内妖魔横行,民不聊生。国王召集大臣和匠人商议对策,决定修建高约2丈的四角形碉房,抵挡妖魔。这一举措获得了成功。从此,国王下令动员民众建碉,碉的发展使国富民安,于是下诏凡是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这一举措逐渐延续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千碉之国”。小知识:丹巴的碉楼建筑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形之分,高度以10米、20米逐渐发展到30米、35米。碉楼功能较多,建于村寨要道、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的称为“军事防御碉”;专门为土司守备而修的叫做“官寨碉”;村寨中心用于镇魔的八角碉叫“风水碉”。此外,还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交通:1、可以到从成都方向来时经过的新大桥处等车,桥头有去梭坡的小面包,这些小面包是不让进县城的,2元/人,来人就出发,大概十几分钟的车程。下车后还要徒步20~30分钟土路。2、如果包车去梭坡的话10元/人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梭坡、中路,就要60元,因为中路比较难走。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犹如田园牧歌般的童话世界,享有“藏区童话世界”的美称。甲居,藏语的本意是指“百户人家”。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甲居藏寨象群星撒落般坐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落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摇摇晃晃,若幻若真,真可谓“别有天地非人间。藏寨对岸,但见万丈绝壁凌空笔立,纵横连绵的群峰象征一幅幅看不尽的画廊,每座山峰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寨楼占地约200平方米, 高15余米,石木结构。甲居藏房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局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其传统风格和后代藏族风韵。甲居民居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姿态。造型独特、别致,极富层次感,且色彩明快、鲜艳,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等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煎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使整个藏寨披上洁白的盛装。

中路乡刚好在墨尔多神山对面,小金河峡谷之上的一片台地。台地常叫做坪,意指高山中的一小块平地,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有弯弯曲曲的小路与山下联系。那些小路,远远望去如同纤细的血管布满在山体,或如四散的根系牢牢地吸附在群山中。中路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有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还有一个喇嘛寺萨拉科寺,有比甲居更古朴的民居,以及多样的石碉,从这里还能远望墨尔多神山。2008年1月25日,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名单公布,名单中,丹巴中路古寨群跻身其中。此次全国共有15个自然村入选,丹巴中路古寨群是四川唯一的入选村落。中路乡位于“藏彝走廊”中心区域的大渡河流域,作为藏羌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藏彝走廊”以特殊的自然地理为基础,并凭借其位于汉藏交界地带的特殊位置,成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迁徙交流的主要交通地带。中路村落布局经过精心选址,具有朴素的规划思想,传统民居的建设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并将各种宗教、文化要素融入建筑之中,是研究川西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民居的优秀案例。这些优势成了中路古寨群跻身中国景观村落的最大因素。

藏民居种类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碉房: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城镇和其周围村庄的土、石木结构的民居,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碉房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墙仍保持竖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牲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对于居所的装饰十分讲究。藏民居室内墙壁上方多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绘蓝、绿、红三色,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着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西藏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无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可以仅设置供案,敬奉佛祖。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西藏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在白色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装饰,以标识该地区信仰萨迦派。

嘉绒藏族即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明朝大渡河,泯江上游和邛崃山脉地区分封土司属地。嘉绒藏族信奉的宗教为苯波教,即苯教,该教历史悠久,有藏文史籍称“没有王前,先有苯教,没有王法之前,先有苯教之法”。苯教是一种原始的释物教。它所崇拜的对象是世间一切万物,如天、地、日、月、土、石、山、水、星辰、雷电、草木,飞禽、走兽等等。总之苯波教是一个多神的教派,认为神灵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教徒日常念诵“俺嘛之嘛地萨来德”八字真言,寺院义务由喇嘛主持,但可娶妻生子,不必常年住寺。他们世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由于地理环境封闭、交通闭塞和经济相对滞后,传统文化形态保存完整,民族风情更具原始、古朴和神秘的特色。这里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厚厚的文化积淀。嘉绒藏族很重视节日庆典,即使服装也分为劳动服装和节日穿戴的锅庄服。劳动时穿的多为毪衫,一种以牛、羊毛捻成的细线来自已缝制的衣服,与汉族的长衫相仿,下摆开衩高,方便劳作,颜色为牛、羊毛的本色。节日男式服装,由纯白的羊毛细线织成,布料和做工均较考究。一套服装的制成往往需要二至三年时I 可,每逢节日盛会.男人们还要配戴首饰,头戴孤皮帽子,胸挂嘎鸟(小佛兔内装有护身佛和经包),腰系黄色腰带,脚穿牛皮靴。妇女节日盛装一般是白褂子,白裙子。头顶黑色湖皱帕,帕边绣有花边,顶盘有银质、铜版、镀银,形状如六角徽章,有精美花纹,并嵌有珊瑚等宝物。妇女腰系湖皱腰带,并系有宽边花带子,脚穿牛皮靴。嘉绒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谚语为证,“不会唱歌的是头托牛,不会跳舞的是根木头”。小金嘉绒歌舞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自成体,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锅庄歌曲、劳动歌曲、情歌、民俗歌等。重大喜庆活动跳锅庄时唱的歌曲尤为典型,迎宾或重大场合时的大锅庄,歌声高亢、肃穆、庄重,无任何乐器伴奏,在籍火旁由德高望重的长者领舞。长者手持响铃,围圈共舞,节奏由快到慢,渐入佳境,人数不限。少者数十,多者几百,品着咂酒,盛装而舞,通宵达旦。饮食方面,嘉绒藏族以荞麦为主食,青棵、豌豆、胡豆、土豆为辅,喝酥油茶、藏瓜汤,吃圆根酸菜。“烧馍馍”颇具特色,这种食品主要由小麦面、青裸面、玉来面制成,节日中还画有太阳、月亮、星辰等花纹,做好形状后放入青杠柴火灰中烧熟后食用,特点为泡、酥,脆、香,备受称赞。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是日支出
食:早8.5+午9=17.5
門票:中路20+碉樓5+甲居30+甲居導遊15=70
包車:250
住:0(應為25,但我在幾天後整理日記時,才發現我忘記給這天的房費跟晚餐的餐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賣字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