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窗戶邊的滴水聲,加上老鼠咚咚的賽跑聲,讓我一夜不得好眠。一早,低溫的空氣把我給冷醒,我睜開眼,林大哥已經起床,我喊了聲冷,他說我怎麼不把另一床特意留給我的被子拿來蓋(他又不說,我怎麼會知道…)。一邊喊冷的同時,一邊想到前一晚的大雪,不知道外頭變成什麼樣子。我趕緊推開窗子,哇!!!!!!!!!!!!!!!!!!!!!!!!!!!放眼所及,山頭、草皮、屋舍、牛馬、車輛,無不裹上一層銀妝(有朋友還問我為什麼要拍黑白照片,這可不是黑白照啊)。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快步上到三樓的露台,盈盈的雪花仍不斷從天際飄落,前一天下午看到的蓊綠山色,一夜之間已經變成一片銀白世界,這…這不是明信片還是海報上才有的景色嗎?

積雪
在露台上看不過癮,我又帶著相機下到樓下,一腳踩在新雪上的感覺還真奇特,不是水,不是土泥,不是牛糞,而是雪!!這時另一間房裡的另一個男生也下樓來了,這個男生姓嵇,才從研究所畢業出來工作沒多久,因為他跟我一樣,接下來也要往稻城亞丁去,我們決定要結伴同行,後面他會出場很多次。我跟小嵇在村子裡閒逛著,我說這是吃早餐前的散步,老村長家的狗狗又跑出來陪著我們,牠真的很乖,見到外人也不會亂叫,還會幫客人引路。我們繞了一圈後回到老村長家,其他人也紛紛起床在廚房裡烤火或是洗潄。早餐有粥跟一種我不知道名字的餅,那個餅超級好吃(還是因為我餓了?),我跟大夥窩在廚房裡一同說笑吃早點。這時華大哥出現了,跟眾人確認因為下雪的關係,要上葫蘆海的路很滑,怕遊客跟馬會不小心受傷,今天就不上去葫蘆海了。葫蘆海是黨嶺村裡一個重點景點,既然取消行程,那我們也就要提早離開黨嶺(從村裡到葫蘆海來回需約五到六小時)。此時老村長家的小小帥哥從門外走進來,眾人紛紛拿起相機要跟他拍照,儼然就是小小模特兒,我也幫他拍了好幾張(回台灣後也洗好寄去,不知道收到了沒?如果有人今年要去黨嶺的話,可否幫我確認一下?)。

前一天另外一部車的藏族司機聽到我是台灣人,問我對高雄熟不熟,我回答說我是台北人。藏族師傅說他有親人在高雄,要跟要親人聯絡,我請他留下兩邊的聯絡方式,等我回台灣後再請高雄的朋友幫忙(恕不知一回台灣就忙到昏天暗地,到現在還沒問這件事…囧)。我趁離開前還有一點時間再多拍了一些照片,不知道下次再來黨嶺又是什麼時候了。黨嶺美在它的原始,就因為交通不便還能保存下來,一旦道路修好之後,遊客數增加,這個地方我看也毀了。不過這是我個人的私心,我們的趙師傅可不這麼認為,畢竟他是開車攢錢,要進來的遊客愈多他愈高興…該說這是城鄉發展的認知差異嗎?


由於融雪的關係,地面變得更泥濘,不只是出村的時候有其他車子陷入泥裡,連我們的小麵的也在半路上因為配電盤潮濕的關係而半路熄火,我們還得下車幫師傅推車,順便等他把車修好。接下來又是一路顛回丹巴縣城,抵達時已是午後時分。大夥又回到了登巴客棧。今天我有個新室友,沒錯,就是今早跟我一同在黨嶺村裡散步的小嵇。他搭的車比我們早到丹巴,所以他趁這個空檔先去了梭坡。我們吃完午飯後(小陳小姚兩個女孩子大概是餓了,胃口全開),回到客棧裡休息,其他人說要去梭坡看看,而趙師傅修車去了,庸中幫我們找了另一個當地的藏族師傅,我原本沒打算要去的,就在跟著大家下樓去看車的時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叫我一起上車(謎之音:好沒原則的傢伙)。從丹巴到梭坡觀景台是一台車20塊錢,師傅說要去村裡的話,就要收30塊錢。眾人心想既然都來了,不去村裡就太可惜(我沒去甲居村子裡才可惜!!!!)。 還有啊,在客棧裡休息的時候,得到一個消息,十月底的時候要舉辦丹巴風情節,有選美比賽,庸中問我要不要再回來看,可是那時我應該人已經在稻城,沒法子再來參加,超級可惜啊,少了看丹巴美人的機會。


車行到橋頭處,下車。師傅說橋頭那一家就是他家(或許在看我遊記的人裡面,也有人搭過這個年輕師傅的車)。本來他表示不跟我們進村說,後來想說反正也是要等,乾脆還是帶著我們,說裡面住著一個古碉王子,要介紹我們認識。我心想你從小住在這裡,這路這橋這村,應該熟到只差沒指出踢過某塊石頭吧。過了橋後不久,三名當地婦女從我們身後交錯而過,我一路緊緊跟在她們身後,跟了好一段路(其中一個大娘不時還回頭看我,大概是想這麼不幸,居然遇到跟蹤狂大變態…囧),終於讓我拍下了上面這張有碉樓跟當地居民的照片。這時是小學生放學回家的時候,我跟幾個小學生打招呼,問他們住那裡,有人回答家住山上,還得再走一兩個小時(不就到家天都黑了?!)。梭坡村這一帶是古代東女國的遺址(有關東女國的介紹,請見頁尾),學者表示東女國是在歷史上的確存在過以女為尊的國家,不過我們只是過客,沒辦法多加察覺到此風是否還遺留在當地的痕跡。不多久,古碉王子出現了,一個臉上帶著笑容,普通話講的挺好、皮膚黝黑的小伙,等等要去參觀他家裡的碉樓。邊走著,我看到一旁的藏民居,問師傅說這樣子一棟房子要多少錢,他說買地、材料、人工,加上中間請客的錢,加一加也要十幾、二十萬左右(話說,這對當地人來說不會負擔太重嗎?)。聊著聊著,他們問我是那裡人,我說台灣,師傅說他家裡有裝衛星鍋,中央台也會播東森的新聞(肯定是「精心挑選」過的),有時候會看「外面」的節目,再加上偶爾出現的台灣驢友,他對台灣並不是太陌生。
八角碉樓
在順著山勢爬了很多階梯後(中間還又順便撿了兩個外國人),一行人終於走到王子的家裡,我沒有進去看,在外面等著其他進去看這座據說有八百年歷史的古碉(我猜想應該跟中路大爺家的那個差不多)。待眾人都出來後,王子說要請我們吃蘋果。秋天時到丹巴這一帶,是盛產蘋果的季節,總覺得空氣中都飄散著淡淡的蘋果香。自己親手摘下樹枝上小個頭兒的蘋果,這經驗還真有趣,我還是頭一遭呢。有人吃了一個覺得好吃,忍不住又挑著枝頭上最紅的那顆,直說要多摘幾顆帶在路上吃,把兜裡都裝滿了。我在這裡遇到一個廈門姑娘,她說也是要去亞丁,但是還沒確定要回康家還是在新都橋攔車/包車,我留下她的聯絡方式,說如果有緣的話亞丁再見(不過等我到束河的時候,我好像在住的客棧裡有見到這個小女生)。一群人在蘋果園裡邊吃邊玩邊拍,也為梭坡有名的八角碉樓留下紀念,我本來說要去爬八角碉樓的,居然這麼一晃也忘記了。時刻不早,我們在這裡也悠晃了兩個多小時,跟古碉王子、廈門小姑娘&她的朋友揮手說再見,我們漫步走出村子。此時天色向晚,我們問師傅丹巴這裡有沒有好吃的,他想了想,說有,不過要等他載另外兩個客人一起去吃。我們是沒意見,結果等了那兩個女孩子上車的時候,囧…整部車裡就她們兩個的聲音,嘩啦嘩啦的,一下子又是講什麼吃的,一下子又是拌起嘴來。我們到了第一家,客滿,沒位子。上車轉到第二家,林大哥表示不想跟那兩個女孩子一桌,我是沒什麼意見,遂挑了兩張桌子落了座(這樣人家也就知道我們不想跟他們一起吃了…)。今晚是我跟林大哥結識的最後一晚,明天我要走大渡河谷這邊回康定,小陳跟小姚要跟小嵇一起包車走塔公那邊回康定,而林大哥則是要去四姑娘山,前後我也跟他一同相處了五天,跟他約好等我回到深圳的時候再去找他。今晚我們不說離別,有緣的話一定會再見。飯後(btw,終於吃到名菜「酸菜魚」了,有辣,很好吃),我們叫師傅先把喝醉的兩個姑娘載回去,我們四個則是走回去。這時才發現丹巴果然是縣城,有路燈,而且還是設計過的。出了熱鬧的地方後,路上有一段沒有路燈,還好我們是四個人一起走。途經賣紀念品的小店,我看到有一頂狐狸毛的帽子,老闆說那一頂500塊錢,不過帶回台灣,潮濕的天氣大概不出多久就發霉了吧。我們跟老闆買了三條嘉絨藏族姑娘戴的頭帕(明明就是機器織的,還硬說是手工織的,怒!!)。回到客棧後,我又跟在看韓劇的庸中聊了一會兒,回房時小嵇早就睡了,我也該睡囉,明天一早六點半的車,又得五點多起床了。

相關資料
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为梭坡乡境内调楼群最具特色,从丹巴县城沿着大渡河而下,车行大约七公里到达梭坡乡。望大渡河对岸,座座碉楼拔地而起,高的有十余丈,低的也有五六丈。过铁索桥入村寨,近观碉楼,皆为片石砌成。碉堡基础宽有丈余,一般为巨石砌成,碉身多为四角型,,也有五角型、六角型、八角型,据说还有十二、三角型。虽然皆有片石砌成,但墙体表面光滑,缝隙紧密,棱角笔直,可见建筑师具有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孩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陀毛铁。孩子长到十八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作战,克敌降妖。 说无以考证,但碉楼确实与战争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为家碉、寨碉为多。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储藏室,御防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和地区的战争工具,与城栅的功用相类似,又比城栅更灵活;要隘碉建筑在要隘险道上,又许多则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用于防御阻止敌人的进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固工事;烽火碉则用于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战功能。高碉墙壁厚实坚固,不少墙上砌有数百斤重的大石,碉门设在离地一丈多至两丈高处,当年碉门前安放有独木桥(这种独木梯至今仍在丹巴大小金川流域及大渡河上游地居民楼房地第三第四层重广泛使用),只可攀援独木进入高碉。敌人到来时,将独木梯抽入高碉内,关上碉堡门,碉堡门矮而小,门板用厚实木料作成,轻易不能破入,碉内用木隔层,高达十几二十层,每层均有箭窗枪眼,在高一些的地方还有类似小门的大窗口,能抛掷巨石打击敌人,碉内层层皆堆集有大量石块,只要敌人靠近高碉,随时都会遭受沉重打击,即使敌人破门攻入碉内,上层掷下飞石,生还的可能性很小,更不说石占领高碉了。丹巴居民与碉楼在建筑风格上一脉相承。墙体也都是用是头砌成,楼高三至四层,一般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为客厅,厨房和锅庄,三层为居室,顶层设经堂。传统的屋顶以土坯筑成,现在许多人家已经使用水泥,藏家的屋顶功能多样,平时一家可以在上面活动,收获季节这里又是晒粮食的地方,楼顶上发现一个小洞,是晒粮食以后直接把粮食收回屋里的管道,免去往下搬运之累。每户藏家楼顶的四角都各供奉一块白石,每当春祈,秋报,或者年节祭祖时,嘉绒人都要对白石祭祀。屋顶平台靠山方向有一个用白石砌成的鼎状物,上面置一陶罐,家中要办重要事情,或者有人将要出门远行,就用陶罐祈福。

东女国,古代女国名,是母系社会,位于青藏高原,约存于中国南北朝至唐代。东女国南北长南北约800公里(22天的行程),东西约360公里(9天的行程)。境内设有女王、副女王,由族群内的“贤女”担当,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旧唐书》卷197《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东女国是公元六、七世纪出现的部落群体及地方政权,是昌都地区及整个藏族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旧唐书》卷197《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据任乃强先生考证,“康延川”即今昌都一带,“弱水”即今之澜沧江,所谓“大小八十余城”,谓其国辖有八十余“纵”(Rdsong),即农业聚邑。大抵而言,“昌都、察雅、类乌齐、八宿、察#龙、盐井、门空、贫台,北至隆庆,西至丹达山之地,皆旧东女国境”。可知东女国东与茂州(今四川茂汶一带)交界,东南与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交界,包括了今四川阿坝茂汶以西,甘孜州的巴塘、理塘(白狼夷故地)以北及整个昌都地区,范围十分广大。由于女王居于昌都一带,可知东女国是以昌都为政治、经济中心的。东女国时期,昌都地区及四川西北藏区已有较发达的文明。当时东女国人口4万余户,胜兵1万余人,散布于山谷之间的八十余座聚邑之中,所居之处均筑“重屋”,即碉房:一般民众所住的为上下六层,而女王所居则有九层,这表明了东女国高超的建筑水平。东女国还使用文字处理,“文字同于天竺”;盛行历法,“以十一月为正”,即以十一月为一年之始。东女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女性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前引《旧唐书》称该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新唐书》卷146《西域传》上“东女国”条则记载东女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东女国以女性为国王,“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纂夺”。可见,东女国王位继承采取了女王终身制与家族垄断制相结合的方式,男子无权参与。东女国还有着占卜之风和独特的丧葬制度。《旧唐书》称:“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赉楮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而有鸟大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剖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此为东女国盛行鸟卜之俗的记载。“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则三年不栉沐”,这可能是吸收了内地汉文化的因素,“贵人死者,或剥其皮而藏之,内骨于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这是二次葬,而“国王将葬,其大臣亲属殉死者数十人”。则表示东女国仍有残酷的人殉制度。东女国还有服饰尚青及赭面之俗。《旧唐书》云:“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皆以青色为美,而男子“以青涂面”,即尚青,又赭面。东女国与唐中央政府保持了友好关系。早在隋朝时,东女国就与隋朝政府有使者往来。唐高祖武德年间,东女国汤滂氏遣使贡方物。唐太宗时曾降玺书以示慰抚。武则天时,册拜东女国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赐以瑞锦制蕃服,东女国使者亦多次来朝。后来,吐蕃强大,统一了青藏高原,东女国成为吐蕃政权的一部分,“其部落,大者不过三二千户,各置县令十数人埋之。土有丝絮,岁输于吐蕃”。东女国旧部又接受唐朝赐予的丝帛,成为内地与吐蕃进行丝绸贸易的中间商。所以,《旧唐书》记载说东女国“部落代表刺史等官,然亦潜通吐蕃,故谓之‘两面羌’”。既表明了东女国旧部的中介性质,又说明了羌、藏文明密不可分的联系。东女国虽亡,但其文化却为吐蕃所吸收,成为吐蕃文化暨藏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吐蕃的一妻多夫习俗、妇女享有较高地位、鸟卜、赭面之俗、建筑技术与丧葬制度等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传承关系,而民族学调查则表明至今川藏地区仍残存有东女国文化因素。今四川藏区的嘉戎藏族,仍信奉对木尔多(dmu-rdo)神山的古老崇拜。木尔多神山是木尔多和斯巴嘉尔木(srid-pa-rgyal-mo)的圣山。而所谓“木”(mo)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嘉尔木”意即女王、后妃或神妃,“斯巴嘉尔木”即众生之女王。通过民族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调查及研究,格勒博士指出,嘉戎地区在古代存在过以女性为中心,或以女性为王(首领)的女性崇拜时代,“嘉尔木”之称应该就是唐代藏族人民对“东女国”的称呼。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是日支出:
食:0(午晚餐都是林大哥請的)
包車:125,另外找車去梭坡30塊錢也是林大哥出的
住:25
紀念品:嘉絨藏族的頭帕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賣字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